
广东这雨下得真是绵绵不绝 ~
假期读完了冯尔康的《雍正传》,整体没之前读的《宋太祖传》精彩,有笔力的差距,也有雍正不是创制之人,而是一出生就处于王朝事业的巩固阶段,所以做的纵横捭阖的事情不多的缘故。
清朝统治者极重视教育,康熙对皇子们要求严格,也让诸子外出参与政务,几个皇子成长起来都不是无能纨绔,结果都对至高无上的封建君权产生了想法,并付诸了实践 —— 也就是后来的九子夺嫡,成为现在清宫(霸总)戏的一大创作源泉。
雍正非常勤政,是皇帝这行的卷王之一,“处理朝政,自早至晚,少有停息,大体上是白天同臣下接触,议决和实施政事,晚上披览奏章…年年如此,寒暑无间。”
政策
火耗归公。清朝的官员俸禄不高,而官员平日除自己生活外,还要养幕僚、要交官场规制、迎来送往,这样只靠朝廷给的俸禄就远远不够(比如县令月薪 3 两,也就够 5~6 天的开支),所以地方会在朝廷制定的税收外再加征火耗,火耗很重,一般按正常税的 30% ~ 40% 征收。本来是不合法的,但又禁止不了,所以雍正直接把它合法化,比例普遍降到 15% 左右,再把这笔火耗自上而下发放为地方的养廉银、办公费之类,并禁止在此之外加征。和俸禄相比,养廉银高出十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这样地方官也就消停了。
摊丁入亩。将丁银摊入土地中,不再找人头征税,减轻了底层人民的负担,而且作为税源的地主,稳定性也比贫苦人民高。摊丁入亩从形式上彻底取消了人头税,具有重要意义。
改土归流。之前的政策是,少数民族土司政权自治,到雍正推行改土归流,也就是由朝廷派流官治理。
秘密奏折。在之前内容公开的题本、奏本之外,增加了秘密奏折制度,秘密奏折只有上奏人和皇帝知道。技术手段是打造了奏折专用箱锁,配两把钥匙,一把在上奏人手中,一把在皇帝手中,这样内容就只有两人知道。雍正通过这种秘密奏折制度,和臣下讨论政务,聊天谈心,掌握下情。
秘密立储。权力如何平稳交接是一个问题,对封建统治者尤甚 —— 这点雍正应该深有体会,对于如何安排继位人选,雍正的做法是 “特将此事亲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之于乾清宫正中世祖章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乃宫中最高之处,以备不虞”。后就沿用此法指定继承人 —— 真·儿戏之中又有其合理性。
其他
关于李卫。看过一部电视剧《李卫当官》,讲李卫背着老母亲逃荒,途中被迫冒充钦差,后来穿帮了,机缘巧合下被康熙破格提拔为县官 —— 真实的历史中李卫家里应该很富有,通过捐纳(买官)一步成为从五品的兵部员外郎。
封建社会风险系数高,普通人离皇帝或者权贵远点,免得上位者一个不高兴就把你噶了 —— 论法治的重要性。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