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 年 10 月,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第 1 版《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首次对我国互联网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第 1 版报告仅 3 页,因为实在没什么好写的。2022 年 2 月,CNNIC 发布了第 49 版《报告》,篇幅 101 页。

1997 年2022 年
网 民 数62 万10.32 亿
域 名 数40663593 万
网 站 数1500418 万

从摘录的三个数据前后的悬殊对比,大致可以想象在这不到 30 年的时间里互联网是如何狂飙突进的。飓风席卷之下,一波又一波企业崛起,新浪、搜狐、网易、阿里、百度、腾讯、小米、京东、字节等等,求伯君、丁磊、马云、马化腾、雷军、李彦宏、周鸿伟、张一鸣……有的起高楼,有的立潮头,造就了无数财富神话,以致后来许多普通人下意识地都要奉马云为爸爸了。


互联网造富是改革开放洪流的一个缩影,是世界蓄积的现代知识、技术的高位势能持续向国内泄洪式倾泻的一个侧写,龙族戏水,鱼虾弄潮,就像深圳仅用 40 年时间就从小渔村发展为超一线城市,几乎能与用百多年时间从五口通商口岸发展到超一线地位的上海、坐拥上千年政治与人文积淀而有超一线地位的北京比肩——应了薛宝钗那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95 年是业界定义的中国互联网商业元年,中国电信开通了北京、上海两个接入 Internet 的节点,此前有个 Internet 的替代品——CFido,造就了最早的一批 BBS 网民,前一年也有一件大事,就是分税制改革。97 年,咱还是个小学生,当时最振奋的事件就是香港回归,还在家里墙上醒目的位置画了几个张牙舞爪的涂鸦。其实当时还有一个重大事件——亚洲金融危机,从7月份泰国放弃固定汇率开始,东南亚国家一片哀嚎,10 月份港币遭到索罗斯等国际炒家做空,不过这时候中国尚未入市。98 年住房改革,商品房大量进入市场,房贷大量出现。01 年中国加入 WTO(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拉开了以廉价劳动力作为比较优势加入国际经济循环的大幕,同年网游《传奇》发布。02 年的时候开始听说有同学家里置办了电脑,电脑这个新名词开始进入视野。02 年升初中有点小遗憾,偶尔也会畅想下会不会因此错失了另一条人生道路,但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个充满了新奇感的暑假。


电脑、网吧都是新鲜事物,听说往里打几个符号就可以连接到地球村,还从镇上唯一一家新华书店买的笔记本的最后一页找到了一个黄页列表,好奇撕下来研究了几天。记得那个下午第一次听到网吧的消息就和小朋友跑镇子另一头去看稀奇,记得一指禅哐哐敲了几下,最后打开了一个白得刺眼的页面——是一个百度页面。接着听说就读的初中旁边也开了一家网吧,就在学校 500 米范围内——那阵子网吧刚露出苗头,还没搞整治,后来知道老板是学校教信息课的老师,一个粗看还有点斯文的人。


那时候的网吧,实际上就是游戏厅,顾客都是些初高中生,来网吧只要一坐下鼠标点开的必然是游戏,不同义务教育阶段齐聚一堂,交流游戏心得。小学时候都是玩卡带,用号称是学习机的游戏机玩,有时候中午不回家就去同学家玩炸弹人,周末再交换游戏卡带,用久了卡带识别不了,还得用棉签蘸酒精小心翼翼地擦拭金手指,有时候紧要关头突然画面撕裂,又没有存档,气急之下就使劲搓,那时候坦克大战也能兴致勃勃玩一个通宵。对比学习机,网吧里的电脑简直就是降维打击——帝国时代、红色警戒、星际争霸、仙剑奇侠、小李飞刀——发现游戏还能这样玩!那个暑假第一次去网吧开通宵,游戏一个接着一个,肾上腺素飙升,那种高度专注亢奋的感觉就像小沈阳后来总结的——眼一睁一闭,一晚上就过去了——结果第二天出网吧门没多久就去诊所里补了个吊瓶。不久,听说班花在市里的亲戚给她买了一台电脑,那时候还很少有人有自己的电脑,私下里都羡慕得不行。


上了初中开始学习键盘打字,五笔太麻烦,只学拼音——感谢周有光老先生。忘了是 win 95、98 还是哪版系统,即使用拼音输入法,自带的也巨难用,双拼出的候选项经常不知所云,只记得一个空当接龙都能玩得津津有味。显示器是方方正正的大块头,老闪烁,看久了会头晕——有一次上完信息课回去就吐了,搬动起来也死沉死沉的。QQ 号开始流行,充钱就能升级到黄钻、红钻、至尊,充钱就能换炫酷的 QQ 秀时装——所以坊间常戏称腾讯是靠骗小学生零花钱起家的。陌生人交友方式也从写信聊人生、谈理想、倾诉人生烦恼的高雅笔友崩塌到 QQ 上伤春悲秋、无病呻吟的中二网友,随便加个陌生的 QQ 号,聊上两句也能各自激动不已,甚至私定终身——这就是初代网恋,那时候虽然觉得像天方夜谭,但初代网民还没有现在那么多套路,倒是上演了不少狗血剧情。QQ 号名称一天数改,务必要标新立异,让人不明觉厉,最好一见拜倒。


高中时学校对计算机的重视程度开始提升,信息课程有简单的 VB 编程介绍,当时觉得能写一两句 VB 的就是大佬了,上课也不乏开小差的,那时候硬件配置好了一点,可以联机玩魔兽争霸。协助老师管理学校机房的高年级生俨然人群里最靓的仔,属于学校风云人物,碰到过女生在排队等上网人群的注目礼下给他送饭,送的饭虽然是学校门口的餐馆做的,也羡慕死排队的喽啰们了——因为这位没掏钱纯吃软饭,而且吃了一段时间,这段周瑜打黄盖的事迹成了学校里一段时间内的流行八卦之一。


网游也火爆起来,什么公会、红名、升级、土豪代练、氪金装备,声光色特效拉满,一言不合就动手,抡起大刀片子就砍人——简单粗暴,突出一个『爽』字,大概就是『我系渣渣辉,系兄弟奏来砍我』这种画风——这种当然被我们技术流鄙视,那时候玩 EVE,开着一艘破采矿船在广袤寂静的宇宙里挖矿,居然也不觉得枯燥。


和初中相比,高中的学习任务更加繁重了,一切围绕高考,一切服务高考。压力总需要释放,游戏这么华丽,这么引人入胜,进而超过体育运动,成为一种首选的压力释放方式,甚至对一些同学来说成了不可或缺的逃避方式——这种现象到了大学、出了社会也偶尔还能见到。每到周末都有人在宿管查完楼后翻越宿舍 5-6 米高的铁栅栏门和学校围墙、躲过保安四处游荡的手电筒,到校外玩一两个通宵,然后顶着两个黑眼圈回来躺尸到第二天,这种现象非常普遍,高中三年我也跟着翻过一次。


这时候,网络创作也层出不穷,记得长得挺精神的历史老师给我们放过一个网络恶搞视频——《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大家笑得前仰后合,原作者因为这个视频还惹毛了陈凯歌——从侧面说明了视频当时有多火。网络文学也兴起,树下野狐、燕垒生、荆轲守、中原五白……不像纸质出版物,网文成本低、门槛低,各种天马行空、稀奇古怪的想法都有了一个展示的舞台,很多人完全是凭着兴趣或者觉得好玩在创作,就算写扑街了也没什么关系。


对互联网,逐渐浮现出一种呼吁——戒除网瘾,主要是学生群体本来自制力就不强,对网络表现出来的热情超过了对学习的热情,甚至挤占掉课后用于自学的时间,老师担心好学生因此变坏学生,家长们也非常警惕。特别是和网游结合以后,互联网更加像打不死的小强。


从 01 年加入 WTO,此后 10 年,中国经济增速维持在 10 左右,而同一时间段,美国、英国经济增速常年徘徊在 2-3。入市后中国依靠低端制造业,吸纳大量廉价劳动人口,形成出口导向型经济,逐渐成为世界工厂。07 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蔓延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作为世界工厂、出口导向型经济的中国首当其冲,出口急转直下,沿海出现失业潮,为了应对冲击,08 年国务院通过了事后饱受争议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


08 年高考后,在家人的建议下选了计算机专业,本来是想选物理的,毕竟理工科的浪漫,但学物理确实想不到有什么就业优势,吃饭还是得排在第一位。虽然在网吧也玩电脑,但都是玩游戏,进了大学才算是第一次真正接触计算机编程,同学里有通过信息学竞赛保送的,对比起来就像小学生和大学生。这时候网上购物经过一段时间的蓄力,开始冒头,从 H 同学那里第一次听到网上购物的方式,当时觉得很不可思议——因为从来的体验都是跑到商店里去选购,把玩过实物,才能决定掏不掏钱买,连实物都没见到,就掏钱买了?信息是真的?物品是真的?商家是真的?物品不合适怎么办?物流可以信赖?之后一年左右,周围网购的情形逐渐增多,主要来自一个叫淘宝的网站——在 03 年成立的时候还只是 11 个人的草台班子,随后也逐渐习惯了网购的存在。大学毕业后才看到淘宝还来学校进行过招聘,不过当时名气远没有现在那么大,只是觉得是一家有前途的公司,想不到会发展为后来三分互联网天下的阿里帝国。


11 年 1 月腾讯推出微信,5 月推出语音消息功能,12 年 5 月推出朋友圈功能,8 月推出视频通话功能,13 年 8 月推出支付功能,14 年 1 月推出红包功能——红包功能的推出还有一点戏剧性,因为广东这边春节后开工有发开工利是的传统,张志东原意是想改变向员工发红包的形式,最后居然一炮而红。为什么微信的功能时间表写这么详细?因为它是侵入个人生活最深的一个工具,从只挣小学生的零花钱到逐渐渗透进中国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不是一个你想抛弃就可以抛弃的工具了。记得 16 年毕业后才从 QQ 用户转职为微信用户,到如今爱恨难分,却已经不敢卸载它了。


15 年『互联网+』被写入政府报告,读研写论文时也蹭了两句热点,次年涨价去库存迎来了一波房价暴涨。


聊天有微信、购物有淘宝和京东、搜索有百度、打车有滴滴、餐饮有美团、出游有携程……互联网世界纵马驰骋的草莽期已经过去,就精彩程度来说,似乎已经进入收官阶段,剩下的都是各种烧钱圈地运动。不过话又说回来,技术变革仍然是世界进步最大的动力来源,值得保留一些期待。


我们这一代虽然还残留有小时候用粮票去粮站买东西的记忆,但其后更多的是随着中国经济潮起而日新月异的经历,成长过程伴随着互联网的一步步发展壮大。而比我们更晚的一代或者几代人,一来到这个世界上看到的就是如此丰富的互联网世界,他们会很自然地以此作为构建自己认知世界的事实基础,在积累一定的认识后才能理解到这个事物是一个开始于某一时刻而不断发展衍变的过程——而世界就是无数运动中的过程。


巧合的是,在第 1 版《报告》正文第二段被郑重感谢的《计算机世界报》,刚在上个月 27 号宣布停刊,这将预示着中文互联网狂飙突进时代的结束,还是又一次中场休息?

当然,当我以第一人称视角带入时,所描述的大多是作为消费者在日常生活接触到的互联网,在远离消费者的地方,也许才是互联网的下一个战场。

分类: 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