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克里斯朵夫》一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诺奖书籍。

在搜索黑塞的书时,无意间看到有人推荐,只是当时正在啃黑塞的书,没有特意去看,后来逛图书馆又翻到了几本卡尔维诺的书,就更将《约》书丢到了脑后。

直到最近准备毕业论文,心头躁动,到图书馆翻闲书压火,方才重新发现了它。

这套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在1990年出版的书,历经岁月更迭,书页已经黄而泛白——正是我最喜欢的状态。

在这个寂寥的图书馆里,也不知经过了多少人的传阅,每一页都呈现出老树皮一样的褶皱。

原书是法文,要读自然只能通过译本,对译者的选择不能不谨慎。一本大家之作能够被一个平庸的译者生生摧毁,反之,一个合适的译者,能够跨越文化,传情达意,甚至为作品增色。

傅雷的译本正如后者,其语言堪称练达优美。

全书共10卷,描写了克利斯朵夫从幼儿到暮年的整个人生历程,在整个人生长卷中所展现出的那些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体验,正是我们生活中的真实写照。

亲情,友情,爱情,对道德的坚持,对理想的追求,对他人痛苦的同情……

这些都是文学作品中反复吟咏的意象,但是《约》书是一个集大成者,可以说读一本就达到了读其他若干本的效果。

其实,每个人的人生框架也就是这样,有时候想想,让人莫名的有些气馁。

但是幸好,具体到每个人,对意象的体验都是全新的,总有些自己独到的感受,不足为外人道,也就不必为没有一种体验被自己所独有而耿耿于怀。

而且人类自身也在新陈代谢,后浪推前浪,新人替旧人,这样才维持住了整体的活力。

再想想,这个框架也并非没有益处,正由于每个人都处在这个框架中,才能够对身外之人的遭遇感同身受,才能够借鉴他人检视自己,才能够在痛苦时感受到来自人类集体的慰藉,才诞生了人类的情感。

作为个体,我们都害怕孤独,而情感就是连接每个人类个体的精神纽带。

分类: 啃书

0 条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