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酒与君君且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 《酌酒与裴迪》

写书的沈志华老师也是个经历丰富的人,从小可能自视甚高,因而对自己的期许也高,先做史学研究,后来进去了,在里面还研读《资本论》,南下在鹏城经商挣钱后又自费140万收集苏联解密档案,回归史学界。

研究历史和读历史有时候挺麻烦,容易远视和近视。太远了因为缺乏代入感而会流于浪漫,很容易用今时的标准去衡量往时的事情,囿于习惯或缺乏资料而忽略了时代环境打造的现实枷锁;太近了又因为还在发展、自己身在局中而雾里看花,容易错把局部当整体;只有不远不近,有合宜的材料、视角,作者写出来的东西和读者理解到的内容才能避免太多的失真。什么是真,什么是幻,有时候沉沦的人分辨不清楚。

这里面说到的中苏关系史,其实包括了『清朝-沙俄』、『军阀-沙俄』、『军阀-苏联』、『国民-苏联』、『共和国-苏联』这几段关系。其中,对比沙俄与苏联对待中国的态度,完全是两副面孔,前者是近代对中国最凶最恶之一,后者则在纳了投名状之后颇多援助。

在这颗球上的任何国家都不是孤立的,现在国力最鼎盛的美国原来是英国的殖民地,后来的独立也是在法国、西班牙的资助下完成的,作为国家象征的自由女神像还是法国送的。所以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中是绝少不了苏联这个强大近邻的手笔的。

北伐介入如此之深,工业化基础建设时介入如此之深,之前所知不多。有一些理想主义的人和事,最后因为对世界图景的认识和国家利益的分歧,分道扬镳。

对孙中山也刷新了认知,屡败屡战——上一个留下如此印象的还是刘皇叔,算得上胸怀宽广的理想主义者,对近代化称得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惜去得早了,没有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争取到更多宝贵的历史机遇。

历史的进程到今天,已经从黑色沉郁的叙事风格转向了活跃,这片土地正在扬帆起航追寻新的历史使命——和平发展、安居乐业。

要不负先贤,也要不负小民。

分类: 啃书

0 条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